英国.立博(ladbrokes)集团官方网站谁在分羹 3000亿茶叶市场
发布时间:2024-03-30 07:57:47

  英国立博[ “茶企规模受限,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上缺乏清晰、一致的标准。目前国内茶叶标准的制定更多地在生产端,消费端的国家标准很少,消费者的认知中没有一个统一的品牌或厂家,往往更相信各自朋友那儿拿的茶叶更好,这是缺乏标准的一个显著体现。”罗贤亮说。 ]

  在中国,茶是一门古老的产业,国人饮茶风尚由来已久。今时今日,茶依旧和潮流沾边,现制茶饮门店众多,“围炉煮茶”、低糖茶受到年轻人追捧。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茶叶内销总额在2022年已超过3000亿元,内销总量约240万吨。茶叶市场整体规模保持增长,并且这一增长趋势仍在延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茶叶市场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9%,预计2027年将达到4412亿元。

  伴随行业成长,头部茶企陆续闯荡资本市场。不久前,港股迎来了“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越来越多茶企披露的招股书和财务数据,也让更多茶叶生意的细节浮出水面。

  虽然行业整体增长,但近期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多家茶商了解到,岁末年初茶叶店的销售情况并不如人意,过去倚重传统经销商渠道的茶叶行业,或许也到了改变的时候。

  近年来,茶企开始密集试探资本市场。2023年12月,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澜沧古茶”)登陆港股,因为大部分茶叶采自云南普洱茶产区,普洱茶产品收入占比超过八成,也被业内称为“普洱茶第一股”。在此之前,在港股上市的茶叶企业还有天福(06868.HK)。

  在2023年2月,中国茶叶公告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此外,八马茶业过去几年也曾数次冲刺IPO,但已撤回主板上市申请。目前,A股市场尚无茶叶企业成功挂牌上市。但是,多家茶企陆续披露的招股书(或为申报稿),也让茶叶企业的商业模式走向台前。

  根据介绍,这几家头部茶企的主要业务还是茶叶采购、加工、包装和销售。茶叶产业链可以分为茶叶种植、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而茶园目前主要由当地茶农、茶叶合作社掌握,能够打通全产业链的大型企业还很少。

  从招股书披露的业绩来看,上述几家茶企的年营业收入在数亿元到20余亿元左右,在国内茶叶市场超3000亿元规模的光环下,头部企业还稍显黯淡,并未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根据上述企业最新披露的年营收数据,天福2022年收入为17.15亿元,澜沧古茶2022年收入为4.63亿元,中国茶叶2021年营收为24.3亿元,八马茶业2021年营收为17.4亿元。

  不过,财务数据也显示,茶企的毛利率普遍较高,近年来维持在50%左右。例如澜沧古茶2022年毛利率约65%,天福2022年毛利率为53.6%,八马茶业2021年毛利率为54%,中国茶叶2021年毛利率为43%。对比新茶饮,根据蜜雪冰城、古茗的IPO招股书,近年毛利率在30%左右。这类以加盟为主的茶饮品牌,主要收入来自于加盟商销售商品及设备,如新鲜水果、果汁、茶叶、乳制品及包材等。

  但茶企的销售费用支出占比较高,拖累了净利润。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上述披露业绩茶企的净利润率普遍为10%左右。而上述新茶饮品牌虽然在毛利率方面不如茶企,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支出占比更低,净利润率也更为可观。

  中国茶叶招股书(申报稿)提到,该公司近年来销售费用率(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维持在15%左右。同时期,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数据来看,销售费用率平均值在15%左右波动,而澜沧古茶、八马、天福等头部企业,销售费用率都超过了20%。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2年中国茶叶市场由经销商销售渠道产生的收益,占中国茶叶市场总收益的73%,中国茶叶市场有约100万名经销商。长期以来,经销商渠道是中国茶叶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

  “去年这时候,人们在我的店门口排队买茶叶,我到了晚上还在加班发货。而最近,每天什么时候能开张,都让人发愁。”在上海天山茶城经营20多年的茶商李幼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去年从中秋节前夕开始,自己茶叶店的生意便出现明显下滑。

  岁末年初,茶叶礼品的需求大量涌入,这一时期往往是茶叶的销售旺季。但在近日,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多家茶叶零售或批发的茶商了解到,今年春节前的销售还较为冷清。

  生意出现下滑的不止李幼茹一家,在店内忙于分装茶叶礼盒的茶商陈叶萍也告诉记者,今年来订购茶叶的老客户数量有所减少,自家生意缩水了不止一半。

  在上海从事茶叶销售多年、最多时经营近10家门店的福建茶商徐秋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以前茶叶店是具有优势的销售点位,既可以做零售,也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量批量销售,灵活定价,并进行定制化的礼盒包装。如今光顾门店的多是60后、70后,甚至还有50后,但很难见到年轻人。

  徐秋兰告诉记者,近年来已有不少熟识的茶商选择关店,她和丈夫经营的数家茶叶店,如今也只剩下一家。今年以来,受到老客户购买需求减少、电商冲击,自家茶叶店的销售量也不如从前。“现在茶叶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包括徐秋兰在内的多位茶叶经销商对记者表示。

  一边是正在受到冲击的线下渠道,另一边却是热衷煮茶、泡茶的年轻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报告提到,年轻态消费群体已逐渐成为市场主力。随着年龄、消费习惯、社会环境的变化,80、90甚至00后对茶的接受度持续走高。在接纳茶叶的同时,年轻一代通过加入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也在改变着茶产品与茶消费。

  “平时会在淘宝、小红书等平台挑选茶叶,如果好喝、价格合适,就会再次购买。”一位90后消费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线下茶叶店等传统渠道正在逐渐对年轻消费者失去吸引力。如今年轻人更愿意在网上买茶,更加注重品牌调性、价格透明度和整体性价比。

  京东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在该平台购买茶叶的用户群体中,主力人群年龄在21至40岁,35岁以下茶叶消费者在总占比中达57%。

  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中国区副总裁罗贤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茶叶企业来说,销售渠道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茶叶市场的鱼龙混杂非常不利于建立品牌,但电商的兴起和消费群体的迭代,(让)企业恰好可以利用新营销手段、针对新一代的消费群体去建立标准、打造品牌。”罗贤亮说。

  长期以来,何时能诞生“茶中茅台”的疑问萦绕于行业。同样是嗜好类消费品,相比茅台、五粮液超百亿元的营收规模,茶企依旧望尘莫及。即便是在现制茶饮市场,头部企业蜜雪冰城的年营收规模也达到百亿元。

  而根据几家头部企业发布的业绩数据,年营收较高的中国茶叶仅在20亿元左右。背靠成熟庞大的中国茶市场,头部茶企仍然有待冲关。

  “茶行业走向品牌化发展的历史并不长,茶企普遍规模不大,市场也较为分散。”澜沧古茶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澜沧古茶方面谈到,今天的茶叶市场类似若干年前的白酒市场,走出区域制约、头部化趋势不断加快的白酒行业,早已完成第一方阵品牌效益兑现,孕育出如贵州茅台、汾酒、五粮液等众多龙头企业,带动整体市场现象级增长有目共睹。通过资本扶持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茶企上市是茶行业长远发展的必然结果。

  罗贤亮也认为,茶企非常有必要打造全国品牌,相近的一些品类(如香烟、白酒甚至餐饮)目前都诞生了品牌价值非常高、营收非常可观的全国甚至全球品牌,茶叶完全有机会,也有必要打造全国、全球品牌。

  “茶企规模受限,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上缺乏清晰、一致的标准。目前国内茶叶标准的制定更多地在生产端,消费端的国家标准很少,消费者的认知中没有一个统一的品牌或厂家,往往更相信各自朋友那儿拿的茶叶更好,这是缺乏标准的一个显著体现。”罗贤亮说。

  澜沧古茶方面也表示,品牌化是中国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优质、完整的产品体系是品牌建设的基础。该企业构建了1966、茶妈妈以及岩冷三条主要的产品线,以迎合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