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立博(ladbrokes)集团官方网站春山一片好“丰”景 汶川之南茶山变“金山”
发布时间:2024-04-20 10:42:12

  英国立博集团四川经济网阿坝讯(记者 严易程 文/图)走谷雨,上新茶,汶川之南有好茶。4月19日,伴随谷雨茶香四溢,第二届汶川之南有好茶—“盘龙茶礼”群众民俗活动在阿坝州汶川县水磨古镇开幕,旨在打造一个品牌体系、培育两个非遗项目、发展四个新兴产业。同时,通过文化共鸣、产业共富和创新共享,不断推动农文体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汶川之南有好茶”品牌价值,助推南部片区“康养胜境 山水画廊”共富带建设,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注入新活力。

  汶川之南——水磨,岷江支流寿溪河畔,东临都江堰市,南倚世界遗产青城山,西接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距汶川县城80公里,距省会成都78公里,是阿坝州进入成都平原的南大门,年均气温15.2℃,植被覆盖率82.36%,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商代即享有“亲水圣地,长寿之乡”的美誉。

  “当前,我们正围绕培育茶主题民宿、特色研学产品、特色体育IP、特色茶肆茶馆四个特色产业,进一步深化‘汶川之南有好茶’品牌价值,同时结合‘等风来’茶园,丰富茶山业态,结合禅寿老街古镇文化,培育‘说书人茶馆新场景’,进一步丰富古镇业态,不断拓宽水磨茶销售渠道和助农增收。”水磨镇党委副书记刘宏琴告诉记者,接下来,水磨镇将以微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新农业,以微民宿集群带动发展新场景,以新场景“破圈”发展新业态,让更多人看见水磨、走进水磨。

  截至目前,围绕主动健康小镇定位,水磨镇以打造三产联动型综合服务体发展区、林茶旅融合的康养综合体发展区、“长寿文化+康养旅游”的最美传统古村落发展区、康养休闲温泉健康城发展区,形成了“1个集镇+两大产品+3个圈层+4个发展区”发展格局。并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培育行动、新场景扩育行动、新业态引育行动,深入推进集群化发展,分散布局水磨茶、水磨竹、水磨果、水磨药、水磨鱼特色产业,以及金丝皇菊、岷江百合、吊瓜、赤松茸、猕猴桃等农产品新品种30余个,做靓“翡翠小猕”“秘境仙果”等品牌10余种,形成了“润街+中羌医特色养医+精品民宿”的康养链。

  同时,以AAA景区标准构建美丽乡村,把散落的乡村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推动城区、山区、园区、景区“四区联动”,培育形成以“户外拓展”为主题的马家营旅游增长极、以“茶道体验”为主题的盘龙溪旅游增长极、以“康养度假”为主题的凤凰村旅游区增长极、以“山水花境”为主题的仁吉喜目谷生态旅游增长极,成功创建国家AAA景区4个,构建了悠哉山居、水磨庄园、花涧集等精品民宿,云上羌寨·柴火鸡等乡愁美食,岷江百合、金丝皇菊等大地艺术景观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勾画出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彩田园画。

  在蓝天白云映照下,水磨镇茶山显得格外的绿,茶叶随春风摇曳,散发沁人心脾的清香,茶农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着新茶。

  为了让这份“千年茶香”走出深山,近年来水磨镇创新“合作社+茶农”和“公司+农户”等模式,成立了1家公司、2家家庭农场、3家合作社,1家个体工商户,聚力优化汶川茶叶品种,构建茶产业生态圈,成功孵化出“汶川红”和“储秀灵芽”等知名本土茶品牌。

  “我们村在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茶叶生长,所有茶树未使用农药,茶叶产量相对较低,但品质更高、口感更佳。”盘龙溪村村委会副主任、姚式手工茶传承人姚红伟说,盘龙溪村生态环境优越适宜茶树生长,已经形成了生态茶园规模化并与康养旅游业有效衔接,并成功创建阿坝州四星级西路边茶现代产业园。

  通过“走出去、带回来”的方式,盘龙溪村引进优质茶品种黄金芽、安吉茶、紫鹃茶、白茶等,栽种300余亩。“预计后期将比本地茶叶产量翻上一翻,有效的带动和提高茶园周边农户的经济收入。”姚红伟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人能品尝到水磨茶地道的味道,他还在水磨禅寿老街上长期开设土茶展示区和品尝区,给过往的游客现场演示手工炒茶技艺。

  “去年2月,水磨土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1月,汶川县土茶制作工艺被列入第四批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姚红伟满脸笑意地说到,通过以茶会友、真诚交流,当地的土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和欢迎,更重要的是水磨土茶帮助水磨讲好了“大爱”故事、本地茶农的致富故事,也帮助水磨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

  好山好水出好茶。水磨镇因茶而美,因茶而富,因茶而兴。水磨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茶为媒,以文促旅,坚持打造“汶川之南有好茶”一个品牌体系,培育“茶主题民宿、特色研学产品、特色体育IP、特色茶肆茶馆”四个特色产业,推动农城文体旅深度融合,助推汶川南部片区“康养胜境 山水画廊”共富带建设见实见效。

  西路边茶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如何创新融合、现下消费者趋势以及市场动态是怎样的、茶产业人才建设该如何开展......当天,首届“西路边茶创新发展交流会”借力“造势”,为“汶川之南有好茶”品牌建设注入科技“新势力”,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西路边茶产业融合健康发展。

  “针对目前汶川茶业现状,应以特色茶产品开发为突破口,引入‘机采+机防’等先进技术实现茶园管理的集约化,引入‘机制+智能’等先进技术与装备实现茶叶加工的规模化,采取‘茶+旅游’、‘茶+互联网’等方式促进茶叶经营的品牌化。”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何春雷建议,应当从构建“销售企业+加工企业+专合社+茶农”的产业化新模式,促进汶川茶叶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四川边茶分为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源于川南的南路边茶发展势头良好,而以川西崇州、都江堰、汶川等为主产地的西路边茶濒临失传。”阿坝州西路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茶祥子”创始人蒋维明多次出国参加茶文化论坛。他认为,非遗传习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带出一批人才。同时要与高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制茶工艺进行改进、创新。

  汶川之南有好茶,有规模、有效益。近年来,汶川立足绿色生态资源禀赋,把茶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主导产业,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0亩,年产量60余吨,建设西路边茶现代农业产业园3105余亩,成功创建州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年产值超2000万元,培育“大土司黑茶”“汶川红”“储秀雪翠”等知名商标10余个,完成有机认证107公顷。充分发挥好非遗传承人作用,对园区300户500余名茶农进行种茶、制茶技能传授,大力推进种养循环,积极发挥校地共建优势,与“川农大”“阿师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入挖掘西路边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茶园+”“+茶园”新业态新场景,打造了一批集采茶、观光、研学、特色民宿为一体的茶文旅深度融合产业链,成功创建以茶旅为主题的旅游景区,茶产业带动康养经济效益超亿元。

  “汶川县南部片区自然生态环境适宜茶叶生长,产茶制茶已有上千年历史,茶叶一直在当地农业产业中占有重要比重,茶文化源远流长。”汶川县委副书记李春表示,汶川县将持续弘扬汶川南茶深厚的茶文化,让做茶的人更富足,让喝茶的人更健康,让赏茶的人更快乐,持续做优茶品质、做强茶品牌、拓展茶市场、分享茶红利,把面积做成产量,把产量做成产值,把产值做成效益,走出一条汶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讲好新时代西路边茶故事。

  春风十里,不如茶香一缕。当前,汶川正加快推动汶川南茶种植步步为营、产业节节攀高、品牌蒸蒸日上,坚持以茶为媒,以文为魂,以旅为用,构建“吃有茶味、住有茶香、行有茶路、游有茶韵、购有茶礼、娱有茶戏”的茶旅体验。